设计模式之桥接模式
1. 什么是桥接模式
Bridge 模式又叫做桥接模式,是构造型的设计模式之一。Bridge模式基于类的最小设计原则,通过使用封装,聚合以及继承等行为来让不同的类承担不同的责任。它的主要特点是把抽象(abstraction)与行为实现(implementation)分离开来,从而可以保持各部分的独立性以及应对它们的功能扩展。
桥接模式的一般结构:
- ClientBridge:模式的使用者
- Abstraction:抽象类接口(接口或抽象类)维护对行为实现(Implementor)的引用
- Refined Abstraction:Abstraction子类
- Implementor:行为实现类接口 (Abstraction接口定义了基于Implementor接口的更高层次的操作)
- ConcreteImplementor: Implementor子类
2. 具体实例
以一个遥控器项目为例来看一下桥接模式的使用,遥控器,就是几个功能开关,上下换台。
首先看一种设计方案,就是统一设计一个接口,然后不同的厂家去扩展继承他。
这种设计是可以实现目前的需求的,但是有什么问题呢?就是我现在要添加一个新的厂家,然后新的厂家呢增加了新的功能,这时候要是在继承统一的接口的话就不够了,需要修改具体的厂家类,还需要设计自己的类。
那我们使用桥接模式怎么设计呢?类图如下:
桥接模式就是把实现和抽象放在两个不同的类层次中,使得两个层次可以独立改变。这里就是设计了两个层次,一个是具体的遥控器,一个是生产的厂家,通过Control接口来桥接。这样的话就具体的遥控器就可以使用这个接口来使用厂家的方法,不用管顶层,解耦合了。容易扩展和维护。
具体的代码实现:
Control 接口:
1 | public interface Control { |
生产厂家类:
1 | public class LGControl implements Control { |
其余的同理,就不再贴代码了,太多了。
TVControl抽象类:
1 | public abstract class TvControlabs { |
TVControl抽象类的具体实现:
1 | public class TvControl extends TvControlabs { |
再有新的TVControl的具体实现的时候同理。
测试类:
1 | public class MainTest { |
3. 桥接模式与策略模式的差异
- 桥接模式的目的是让底层实现和上层接口可以分别演化,从而提高移植性
- 策略模式的目的是将复杂的算法封装起来,从而便于替换不同的算法
- 桥接模式是往往是为了利用已有的类或方法
- 策略模式是为了扩展和修改,并提供动态配置
- 桥接模式强调接口对象仅仅提供基本操作
- 策略模式强调接口对象提供的是一种算法。